产品展示

1985年老山侦察战,第7侦察大队二中队扣林山驻地遭越军炮击
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18:12    点击次数:142

文/文史纪事

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在取得抗美抗法作战胜利后的越南不顾昔日援助之情,不断越境挑衅,妄图一点点蚕食我边境领土。我边防部队给予严正警告但却收效甚微,鉴于此种情形,中方只能被迫还击,2月17号,对越自卫还击战正式打响。

28天后,在狠狠教训越军之后我边防部队撤回境内,作战基本结束。不过越军似乎并未就此罢手,他们再次越界侵占了中越边境线上诸多骑线点,并朝着我方境内炮击,此后双方就陷入了攻防拔点作战,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才算结束。

在此期间,除了各军各部队轮番上阵与越军作战外,15支侦察大队也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侦察诱捕作战,且战果颇丰。1985年6月,第7侦察大队二中队口林山驻地遭到越军炮击,后来怎么样了呢?

1985年5月,二中队接到任务,负责老山主战场右翼的侦察作战。侦察队的营区就驻扎在由我军驻守的扣林山以北不远处。

6月25号、26号两天,二中队驻扎的营区连续遭到越军炮击,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。当时中队驻地西侧的山坡一片玉米地里,三发炮弹接连炸响。副队长陈晓孔赶紧询问是何情况,后来猜测应是遭到了敌方炮击,听动静似乎是火箭炮。

根据事先准备的预案,炮兵分队两门60迫击炮马上进入战斗状态,战士们拿出地图,随后架设方向标,对周围地形仔细观察分析,之后选择了4个便于敌方抵近观察和引导炮兵射击的位置进行火力打击,之后便搜索阵地。

晚上的时候,中队加强了戒备,增强了暗哨和观察哨。6月26号早上,炮兵小队接到任务,6人一组带着镐具拿着武器去落弹点勘察现场,另外安排两门迫击炮掩护。

6个人分为警戒组、挖弹组和捡拾弹片组。经过勘察发现,三个弹坑都在山坡玉米地顶部,弹坑与弹坑之间间隔不足50米。正当勘察任务结束准备返回时,所有人都听到了炮弹呼啸而来的声音,所有人赶紧卧倒滚下山坡,躲在大树底下,这才躲过一劫,6个人均没有伤亡。

回到营地后,炮兵小队将勘察结果和途中再一次遭遇炮击的事情汇报,25号的3发袭击炮弹均为苏式冰雹火箭炮。26号上午,中队下令用82迫击炮朝着对面可能藏有越军炮兵抵近观察地带进行炮击,一共发射18发炮弹。

后经过总结分析,25号的炮击,应该是对方的试探性炮击,因为三发炮弹都是单发没有射击修正,而26号的炮击应该是针对勘察分队的,这说明对方能看得到自己,距离不算太远。所幸对方是按初始诸元射击,没人会修正射击,如果要是使用大口径火炮,那二中队可就没这么幸运了。

7月初,二中队搬至猛硐乡下阳波村附近,在之后的11个月内没有再遭到越军炮击。

越军扣林山炮弹炮兵老山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